sqlldr userid=system/oracle@172.31.198.121/orabiz control=d:\student.ctl log=d:\log\student.log bad=d:\bad\student.bad skip=1 control–控制文件名
log–日志文件名
bad–错误文件名
discard–废弃文件名
discardmax–允许废弃的文件的数目
skip–要跳过的逻辑记录的数目(默认0)
load–要加载的逻辑记录的数目(默认全部)
errors–允许的错误的数目
rows–常规路径绑定数组中或直接路径保存数据间的行数 (默认:常规路径 64, 所有直接路径)
bindsize–常规路径绑定数组的大小,以字节计,默认256000
silent– 运行过程中隐藏消息 (标题,反馈,错误,废弃,分区)
direct– 使用直接路径 (默认 FALSE)
parfile– 参数文件: 包含参数说明的文件的名称
parallel– 执行并行加载 (默认 FALSE)
file– 要从以下对象中分配区的文件
skip_unusable_indexes– 不允许/允许使用无用的索引或索引分区 (默认 FALSE)
skip_index_maintenance– 没有维护索引, 将受到影响的索引标记为无用 (默认 FALSE)
commit_discontinued– 提交加载中断时已加载的行(默认 FALSE)
readsize– 读取缓冲区的大小(默认 1048576)
external_table– 使用外部表进行加载; NOT_USED, GENERATE_ONLY, EXECUTE (默认 NOT_USED)
Read More →
HWM(High Water Mark)
总体 delete:DML语言、可以回退、可以有条件的删除
truncate:DDL语言、无法回退、默认所有的表内容都删除、删除速度比delete快、表结构及其列、约束、索引等均保持不变、truncate不记录在日志中,所以不能激活触发器。
drop:DDL语言、操作立即生效,原数据不放到rollback segment中,不能回滚. 操作不触发trigger
对比 DELETE语句每删除一行,都在事务日志中为所删除的每行记录一项;TRUNCATE TABLE通过释放存储表数据所用的数据页来删除数据,并且只事务日志中记录页的释放。
对于由 FOREIGN KEY 约束引用的表,不能使用 TRUNCATE TABLE,而应使用不带 Where 子句的 Delete 语句。由于 TRUNCATE TABLE 不记录在日志中,所以它不能激活触发器。
TRUNCATE TABLE 不能用于参与了索引视图的表。
truncate和 delete只删除数据不删除表的结构(定义),drop语句将删除表的结构被依赖的约束(constrain),触发器(trigger),索引(index);依赖于该表的存储过程/函数将保留,但是变为invalid状态.
delete语句是dml,这个操作会放到rollback segement中,事务提交之后才生效;如果有相应的trigger,执行的时候将被触发. truncate,drop是ddl, 操作立即生效,原数据不放到rollback segment中,不能回滚. 操作不触发trigger.
delete语句不影响表所占用的extent, 高水线(high water mark)保持原位置不动,显然drop语句将表所占用的空间全部释放,truncate语句缺省情况下将空间释放到minextents个extent,除非使用reuse storage;truncate会将高水线复位(回到最开始).
速度,一般来说: drop> truncate > delete
安全性:小心使用drop 和truncate,尤其没有备份的时候.否则哭都来不及
1.安装
apt-get install vnc4server 2.设置密码
vncpasswd 或者
vncserver 创建一个
3.启动vnc
vncserver:1 4.启动vnc客户端
输入IP地址加:1,例如192.168.1.104:1
5.配置文件
进入/root/.vnc
vi xstartup #!/bin/sh # Uncomment the following two lines for normal desktop: # unset SESSION_MANAGER # exec /etc/X11/xinit/xinitrc [ -x /etc/vnc/xstartup ] && exec /etc/vnc/xstartup [ -r $HOME/.Xresources ] && xrdb $HOME/.Xresources xsetroot -solid grey vncconfig -iconic & #x-terminal-emulator -geometry 80x24+10+10 -ls -title "$VNCDESKTOP Desktop" & #x-window-manager & sesion-manager & xfdesktop & xfce4-panel & xfce4-menu-plugin & xfsettingsd & xfconfd & xfwm4 & 6.
Read More →
有效用户ID(Effective UID,即EUID)与有效用户组ID(Effective Group ID,即EGID)在创建与访问文件的时候发挥作用;具体来说,创建文件时,系统内核将根据创建文件的进程的EUID与EGID设定文件的所有者/组属性,而在访问文件时,内核亦根据访问进程的EUID与EGID决定其能否访问文件。
真实用户ID(Real UID,即RUID)与真实用户组ID(Real GID,即RGID)用于辨识进程的真正所有者,且会影响到进程发送信号的权限。没有超级用户权限的进程仅在其RUID与目标进程的RUID相匹配时才能向目标进程发送信号,例如在父子进程间,子进程从父进程处继承了认证信息,使得父子进程间可以互相发送信号。
暂存用户ID(Saved UID,即SUID)于以提升权限运行的进程暂时需要做一些不需特权的操作时使用,这种情况下进程会暂时将自己的有效用户ID从特权用户(常为root)对应的UID变为某个非特权用户对应的UID,而后将原有的特权用户UID复制为SUID暂存;之后当进程完成不需特权的操作后,进程使用SUID的值重置EUID以重新获得特权。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,无特权进程的EUID值只能设为与RUID、SUID与EUID(也即不改变)之一相同的值。
文件系统用户ID(File System UID,即FSUID)在Linux中使用,且只用于对文件系统的访问权限控制,在没有明确设定的情况下与EUID相同(若FSUID为root的UID,则SUID、RUID与EUID必至少有一亦为root的UID),且EUID改变也会影响到FSUID。设立FSUID是为了允许程序(如NFS服务器)在不需获取向给定UID账户发送信号的情况下以给定UID的权限来限定自己的文件系统权限。
-print True; print the full file name on the standard output, followed by a newline. If you are
piping the output of find into another program and there is the faintest possibility that the files which you are searching for might contain a newline, then you should seriously consider using the -print0 option instead of -print. See the UNUSUAL FILENAMES section for information about how unusual characters in filenames are handled.
Read More →
find命令 find (路径) -name 文件名
find -name ‘*ora*’ 查找包含ora的文件目录
find -perm 755 查找权限为755的文件
find -user root 查找owner为root的文件
find -group root 查找组为root的文件
find -mtime -5 更改时间5天内 +5 5天以前
find -newer myfile2 查找新于myfile2的文件
find -type d 查找类型为文件夹的文件
find -size +1k 查找大于1k的文件
find -type f -exec ls {} \; 注意{}后有空格
find -ipath <范本样式> 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“-path”参数类似,但忽略字符大小写的差别,指定字符串作为寻找目录的范本样式
find -maxdepth 2 -type f 最大深度为2的文件
Read More →